供给侧的"王子":中国需要企业家的热忱
日期:2016-05-13 来源:中国政府网
“马车理论”、“菜谱理论”和“王子理论”
当谈到经济增长,有“马车理论”,投资、消费、净出口是三架马车。有“菜谱理论”,把经济增长要素如资金(K)和劳动力(L)装到一口锅里,然后加热(量化计算),OK,增长就完成了。假如完不成,加大投资,鼓励消费,刺激出口,增加资金供给,不就行了?
经济究竟是什么?就是这些数据和计量模型?它们准确吗?其实,人的消费,企业的生产,涉及到欲望、偏好、冲动、决策,就像作曲家弹出的音符,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谁知道下一个音符是1234567的哪一个?
我喜欢供给侧的经济增长理论,也就是“王子理论”——要是没了企业家,就如同要演出《哈姆雷特》,而王子从未登场。
何谓企业家?奈特提出“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熊彼特提出创新,柯兹纳提出机敏(alertness)。在他们看来,经济增长是企业家用想象力、惊奇、魄力去识别、预计和搜寻利润机会、承担风险的过程。企业家的机敏,是主观的、实践的、有差异的、难以言表的、甚至无中生有的知识,但它可以通过市场过程传递给消费者,比如乔帮主和果粉的缘分。
在企业家通过市场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出错,他们迅速调整。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所需的是尽可能快地犯错误,因为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快地纠正。企业家不怕犯错,怕的是不让他们尝试和犯错的制度环境。
“王子”们在想什么:趋势与不变
最近在北京和上海,我和一些企业家有过这样那样的交流。交流让我意识到,“王子”是最重要的,远比“马车”和“菜谱”重要。
在北京,我见到了美团的王兴。我开始在网上买电影票、订餐,是有一次和王兴聊天之后。他还是平头,但两鬓白了不少。他有很多故事,但很少讲故事。去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完成合并,新美大业务覆盖1200多个城市的300万家商户,全年服务超过两亿人。
王兴没有和我讲业务,而是说,要考虑一些非眼前的东西。最近他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互联网未来的形势是什么?哪些趋势是不变的?
“互联网的几个主要业务,比如搜索,全世界就美国、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少数国家有搜索引擎公司;电商,除了亚马逊,阿里很明显也在做全球市场;未来无论你走到哪里,互联网可能就是美国品牌、中国品牌,再看一下会不会有本地品牌,在哪些方面会有本地品牌。”我说O2O是很本地化的业务,你有什么好担心的?王兴说,打车也是很本地化的业务,Uber不是走向全球了吗?“虽然美团点评是在中国,但要从全球角度来看这个业务。”也许王兴已经在考虑未来是不是进军印度、印尼这样的市场了。
“现在都在说变化,什么是不变的呢?我觉得,城市化的趋势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应该是不变的,中国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泰晤士报》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和北大分别是18和21,中国在前100中已经有5所了。这种人力资源优势很明显,我们有那么多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换成一个小点的国家,可能软件开发员都没多少,怎么发展自己的互联网呢?”
几天后,我在和阿里巴巴移动事业部总裁俞永福交流时,发现他和王兴的看法异曲同工。俞永福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全球化扩展是确定的趋势,其顺序是,先电商(“贸易无国界”),后通用技术工具,再游戏和内容性产品。
在上海,我见到了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从2003年发现等电梯时的“无聊市场”开始,他一直在耕耘“生活空间媒体”,从楼宇电视到社区海报、影院、卖场,一干就是13年。“在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我曾经很焦虑,分众会不会out了,现在我明白,移动互联网可以改变很多,但改变不了人的生活路径,还是要从家到办公室。每天你要看电视、看视频、看微信、玩游戏、教小孩读书、逛街、喝茶、看电影K歌,选择太多,资讯其实过度,被信息淹没了,这时候,分众这样的‘被动式媒体’和线下流量入口的价值反而凸显了。我现在一点也不焦虑,周末就回台中陪老婆带孩子,散步,做足道,过一种轻松的慢生活,对冲在大陆的快生活。”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在2015年建议说,如果你想建立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不要问这种问题: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可能影响你公司的变化。相反,你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未来十年什么事情不会改变?然后把所有精力和努力放在这样的事情上。当你对某个东西有把握的时候——即使从长远来看也是如此,你就可以为它进行大投资。在贝索斯看来,UberPool就是一个完美案例,它是在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人们希望获得廉价交通方式)上进行大投资。
江南春坚持不变的同时也在拥抱变化。比如通过云技术和数据挖掘,让每一块广告屏播映不同的广告,并形成交易闭环,直接刷二维码或者通过Apple pay完成订单。
回到那美好的初心吧
在北京的一个投资机构的会议上,我碰到了一位百度的前总监。她对我说:“刚看了你写的关于李彦宏的文章,我较早在百度做过几年,那时我们这些总监经常和Robin(注:李彦宏的英文名)一起吃饭,还会一起踢毽子。”
我说,我写的还比较客观吧。她说,“和我当初的印象不太一样。我在的时候,总监们和Robin之间无遮无拦的,有事推门就进去了。给他写邮件也是特别直截了当,觉得什么不对就提,他都回复,听得进去。他很重视人才,俞军是学化学的,但作为草根用户对搜索特别着迷,他经常跟Robin线上联系,提各种意见,后来说想来百度,不要工资也行,只要能干搜索就很满足。Robin算是名校生,有技术专利,但他相信’英雄不问出处’,公司里各种学历和工作背景的人都有,甚至有没上过大学的。他对俞军这样的人很重视,我们觉得他和俞军在一起时,看俞军的眼神都特别尊重。经常总监们开会,他突然说,对不起,我得先走了,俞军找我。”
一个成功的公司一定有其原因。在这位百度的前总监看来,百度成功的关键是早期的凝聚力,很多聪明优秀的人才劲儿往一处使。“我觉得Robin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就像一个典型的理科生,那时他跟同事们一起午餐,就像一群大学同学边吃饭边讨论问题的感觉。别人下了一个结论,他不同意,也不是马上说,而是隔一阵才说我觉得是什么。他早已那么富有,但生活无比简单,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工作。”
她对百度早期文化氛围的描述,我没有体验过。我想,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是洞悉人性的大师,是能够把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创新拼搏精神激发起来的首席人力资源官。百度今天处在困难之中,李彦宏处在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妨放下身段,主动邀请一些早期的老员工,和他们一起商量——那美好的初心,那曾经无层级、无边界的沟通,如何能在今天重来,救度百度。
企业家是提高供给能力的主导力量
这个周一,《人民日报》发表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这是一年之内,“权威人士”第三次亮相。很多人都在猜测“权威人士”是谁。三篇文章,后两次由新华社转发。第二次亮相的文章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权威人士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前,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在《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中,权威人士再次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括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家。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知识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通读对权威人士的三篇访谈录,释放的最大信号是,中国经济处在“‘退一步’为了‘进两步’”的L型调整期,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
这其实是明明白白地告诉社会,不要指望大水漫灌,不要指望刺激政策,不要指望他助而要立足自助。这个立足长远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家大有用武之地,也应当秉承“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坦然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勇于闯关夺隘、爬坡过坎,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中国经济提供健康可持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