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李国平:雄安之路

日期:2017-08-11       来源:

    我们讲雄安,实际上真的应该放在大都市圈去考虑,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世界级的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雄安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枢纽城市或者节点城市,应该放在大都市群、大都市圈这个尺度来看。

    第二个,雄安之路是什么路?一定是一个创新之路,也是一个宜居之路。我们北京包括很多城市圈存在一个问题,宜居环境的问题,我们人口密集发展的问题,所以创新和宜居是最重要的使命和主题。

    我讲的内容第一是引言,第二,雄安新区是什么?第三,雄安新区怎么做?

    引言。

    刚才的会议主办方已经作了非常充分的介绍,雄安作为一个国家重大战略,在今年4月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要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定位比较高,是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刚才说了面积从100-2000平方公里,我们理解是控制面积,而不是城乡建设面积。如果城乡建设面积和人口挂钩的,一般来讲,我们大城市,特大城市,一平方公里的建设面貌有一万人,2000就是两千万,不是建设面积,建设面积是200、300,如果是200就是200万,300就是300万,不是建设面积2000。

    这个介绍到集中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这四个方面,实际上第一和第四,第一要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是干这件事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同时这两个客观上可以探索人口密集区的开发模式以及起到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强调几个任务,第一,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规划建设一座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我们把它归纳创新、宜居以及开发,这是非常重要的。

    雄安新区实际上,实际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了已经考虑到北京由于作为一个超过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市,北京已经承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重要解决办法是一个是域内通过优化空间结构,第二个,跳出北京,把首都建设的更好,需要在外围寻找一些能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之地,实际上,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最后确定了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雄安新区的发展一定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它绑定到一起来考量。实际上我们这次的研讨会体现精神,因为主题叫京津冀协同发展,然后是2017中国民营经济雄安研讨会。所以我觉得放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里边来讨论雄安新区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像2014年226习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在京津冀由北京、天津、河北组成,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也是和长三角、珠三角并列的中国三大沿海经济活动密集区。但是在这个区域,我们实际上发展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跳出北京来发展首都这样一种概念。实际上北京已经提到了一合,就是一合首都功能区,二环以内,东城、西城空间尺度,这个大国首都政治功能的重要发挥。在外围考虑到我们中心城区过渡密集,尤其东西城过渡密集,在发展规划最先启动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这样过程中,就构成北京一个一翼,仅仅靠通州不行的,北京以外的地区出现一个一翼,就是雄安。有一个问题,河北处于发展中期阶段,河北有很多贫困县,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还有北京实际上知识非常密集,对北京周边带动非常有限的。中国总得来讲跟美国差距很大,实验室带头作用发挥更好,这对京津冀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时候有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京津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雾霾问题亲身感受到,尤其今年上半年我们优良天气只有5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更快的进行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河北要发展,河北怎样样?河北如何发展,这是协同发展,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考虑的问题。我们看北京市一些服务业和人口方面的分布,基本上处在CBD、金融街、中关村三足鼎立这样一个格局,目前没有根本性改变。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实也有很多大的定位。第一点,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样的情况下与周边共同发展,需要各个节点城市,中心区域共同发展,雄安新区在这里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定位协同的问题,还有创新驱动发展,还有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最根本一条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雄安新区定位在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过程中,当然我们为了从千年大计的角度,实际上有所考虑,雄安新区考虑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一定和首都联系在一起。雄安新区建设使首都建设更好,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和一个国家的形象,有很多重大外事的活动,北京首都要做得更好,尤其履行首都政治核心区域有比较大的空间,但这个空间范围职能,恰恰大量经济活动、人口高度集中在这里。大家都知道东城、西城,在92.5平方公里面积里面集结了两百多万口,人口密度西城已经达到了2.5万人,东城也有2.3万人。在这样过程中,政府功能更好的发挥,北京是一个首都,而不是一般城市,北京以首都为中心。毕竟不够,北京有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创新资源,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希望在北京发展,北京的空间实在太有限了,这个时候,为了得到更多一些发展,我们会在北京的外围地区,离北京比较近的,包括雄安有非常便捷的交通体系连接在一起。大家想,我们在外围民营企业家进到北京我估计越来越困难,北京的城市规划要求减量发展。北京市现在有292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到2020年减到2860,减量发展寻求新的路子,这样情况下,雄安新区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北京要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举措下,我们雄安新区怎么做?就是创新之路,宜居之路、开创之路。我们雄安新区怎样落下?这个时候对雄安新区对建设的必要性基础做简单的分析。我们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大城市多出现的病,为什么在大城市出现呢?因为大城市的话人口和功能过密的问题产生大城市病的根本原因,在空间上需要调整和优化一所以这里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要发展都市圈,要强调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我们会长讲了,提出大都市带一直寻求空间优化布局,解决单中心聚集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

    为解决由于过密所导致大城市病问题,应努力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布局,不仅包括北京,而是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通过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来解决首都北京的城市病的问题。国际的经验支撑,跳出主中心,实现多中心发展,也是世界级城市群普遍做法,城市空间逐渐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一个选择固定几个点来寻求这样的发展。

    日本的首都圈也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东京是过密的,解决东京过密的问题,考虑在周边发展业务核心城市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东京业务核心城市的分布的示意图。实际上雄安新区本身在京津冀这样一个区域范围内,是中部核心功能区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天津120公里三角形的区域,是中部核心功能区的组成部分。中部核心功能区疏解和承接,北京城区、天津城区要疏解和承载。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比较良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在这里用“较强”,必须海拔比较低,又是一个洪区,由于气候变化降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干燥,又是半干旱、半湿润的问题,一方面承载力相对于规模而言。未来大规模城市建设方面想办法提升承载力。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空间比较充裕的,这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讲,雄安新区未来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发挥作用,不是考虑论雄安就雄安,在大都市圈这样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前城市群发展,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特大城市极其具有优势,理论上讲我们叫中心地理论,这是德国人发明的。现在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技术革命带来新的一些变化,就是无论在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势,空间的范式转型、空间增长方式出现多中心、网络化的结构。不一定要求城市规模大,有大的好处,问题也很多,重要的竞争力不是由于大,更多是功能,你做什么?如果做金融功能,做创新功能,具有更加有影响力,做总部功能。我非常同意刘会长的观点,我们更多强调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规模。但是一定要在世界城市群发挥重要穆德作用。

    这个时候,雄安新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一个当中的重要枢纽城市,或者叫节点城市。刚开始节点城市,最后要走向枢纽城市。

    第三个,雄安新区将在优化京津冀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中发挥重大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里面有一个空间结构叫做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这样一个空间结构一多节点主要强调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在京津冀城市规划里面,北京、天津是属于超大城市,京津冀除了北京、天津下面有一个特大城市,目前为止没有以上,500万以上大都市区,除了北京、天津超大城市没有的。在等级体系里面有一个断层。这个时候,使得我们北京所谓高大上的东西一下转移不到河北,河北的承接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和城市的等级规模也是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为雄安新区的发展,雄安新区未来在二百万、三百万的城市,再加上保定280万,自身有一个发展,280万到350万,从保定来看是保定组成部分,在未来京津冀城市规划里面,保定和雄安作为大城市区,一方面不仅仅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更重要河北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区域不平衡是主要矛盾,我们在协同过程中、疏解过程中,我们作为京津冀来讲,疏解、转移促河北的发展,除了首都的发展,本地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雄安新区建设重要意义,对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以及优化空间结构产生是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雄安新区将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发挥重大作用,我认为雄安新区核心使命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功能集中带来一些问题。因为作为一个首都,既有首都功能,也有城市功能地。而且往往首都功能逐渐延伸、扩散以后变成非常强大的功能。一般的首都都是一个复合型超大城市,有政治、军事、国际、经济和文化功能。但是如果这些功能过渡集中狭小区域内,出现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产生大城市病,这种方式有很多方式,提升自身承载能力,还有一个转移疏解。有一个部分社会功能转移和特定产业功能转移。

    在这样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房价的问题,交通的问题,城市安全的问题,还有城市职能过渡集中等等问题,合起来宜居不行的,北京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城市,要得到合理的控制,和谐宜居之都很难实现。在疏解情况下,我们疏解什么?京津冀协同规划纲里面强调,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等社会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型服务机构和产业总部等。而是说部分,有选择性的,适合雄安发展的东西才进行疏解。在这样的观点,我们很早的研究,我们机构集中研究京津冀的,我们在十多年前,配合北京城市内空间布局,更多为更大的空间尺度重新配置职能,实现北京过渡集中的城市职能的合理分散一也就是非首都功能。

    在这样过程中,疏解有两种疏解,北京的问题,我们的判断研究积累,过密和过疏同时承载,过密在中心区域,在东城、西城,所以这种情况下,疏解中心区域向外围疏解,局限在北京外围的疏解,然后疏解方式叫分散疏解和集中疏解。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次溢外的集中疏解恩剩下就是最后疏解。我们考虑到雄安新区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落实新发展理念一个示范区域,创新要素汇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其它的一些场合讲,但是在雄安新区缺的是什么?可能缺的大学科研机构,河北也是缺这个东西。冀中南也是缺的,河北这么大的省份,这么大的人口,这么一个地理面积只有一所211大学,而且在天津,这个本质创新要素的布局,也要考虑自力更生的方式,我们要筹建高水平的大学,雄安水平,985大学国家的财力引进国内外的智力资源。也可以北京好的高校对口资源一个学院的建设。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建设成一个重要的以工科为主的这样一所大学是合适的,这样的模式可以参考香港的科技大学,短时间内成为亚洲一流的大学,这样的投入是可以的。还有一些研究院所要规划,北京要减量化,这些分支机构到雄安转移,包括一些空间转移,各种民营企业创新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和重要的组成。

    发展过程中要有序疏解,根据北京功能疏解空间实施路径,我们要因地制宜,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来实现有序的转移,实现共同发展。当然这个时候,国家无论是企业、机构,包括我们的协会,也开始关注和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推进协同发展。

我们雄安新区要全力打造宜居城市,人口规模适度,避免不出现城市规模过大、单中心集聚等大城市病,建设一个没有大城市病的新区。为了解决大城市病,承接这个地方不要大城市病。雄安的使命要疏解,第二,要考虑中国人口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开始,新常态和大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经验,还有人口规模的一个限制,我们相对比较保守,如果说有200-250万,已经是很大了。刚才实际上,我们刘会长测算了一下,需要庞大社会资本和国家大量的投入是巨大的商机。不追求大,而是追求质量,但是要有一定的规模。这是生态和士民有限的山水城市,这个徐匡迪院士的讲话,要建山水城市,要强调地下空间的利用,强调地面的绿色,让给人的行走,做宜居型的城市。

    现在起步是100,规划130平方公里,这样情况下,以步行、共享单车等出行为主要方式的绿色低碳交通新区。作为城市内部的交通没有交通的最好的交通。所以在这个时候,考虑到我们的科研院校、大专院校的进入,配合一些居住用地,我们减少交通量,完全可能变成一个低碳城市或者零排放的城市,有一些排放,这个可以期待的。

    这个情况下考虑创新城市的概念,包括刚才说的实验室,全力打造创新城市。这个创新城市不仅仅是雄安,对整个发展有帮助的,京津冀建设共同体雄安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怎么联动非常重要,雄安新区的发展未来一定和中关村、北京进行联动,创新的联动,构建科技园区,包括怎么样通过创新资源的优化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的建设。为了创新落到实处,今后雄安新区研发类产业是非常主导的类的产业,当然金融、其它管理类的产业都是非常需要的。在这个区域里边,怎么样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发展链条,都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一点,雄安新区全力促进各个淋浴的改革创新,特别是住宅供给体系方面的创新。来到这个区域里面实现房地产市场和其它城市运营运营管理方面,以前大城市病房价过高等等一些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想雄安新区不会再次商演原来的炒房爆富,雄安新区一定建立公租房、连珠放以及机构自建房为主体的住宅供给体系,当然方方面面的改革,来雄安比其它区域更有利,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没有这个方面的支撑,雄安的发展不会像期待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