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毛同辉:企业家精神既有里有面,又“一体多面”

日期:2017-08-17       来源:新华网 思客


期待企业家贡献大智慧、展现大作为、发挥大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标注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新方位。

  在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振兴实体经济的时代语境下,“企业家精神”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关注和重视。这不但是因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企业组织的振兴、市场活力的焕发、经济动能的转换有着强大而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因为“企业家精神”中的一些特质契合了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理念、新要求,承载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新方位的厚重期待和希望。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强劲正能量

 

  尽管“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已流行了多年的热词,但是对于何谓“企业家精神”人们却莫衷一是,许多失于片面。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一般的企业经理并不能被称为企业家,即便他企业做得很成功,资产积累很庞大,你可以称呼他为“老板”“成功人士”“企业精英”,但其却不一定能承受得起“企业家”的冠冕。这是因为“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和群体,是一种稀缺资源,在他们身上,需具备一些特定的精神特质和人格品质,也就是“企业家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定义“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或是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如此理解,仍然是狭义的,偏重于创新、创造而未及其他。我所理解和定义的“企业家精神”是这样的——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内,适应并引领变革潮流,让一个企业不断壮大、持续发展,为员工、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于企业创业者、领导者身上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中的正能量,既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强劲引擎,也是市场经济自我纠错、自我完善、自我规范的引领者、推进者、受益者。

 

企业家精神既有里有面,又一体多面

 

  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一代武侠成为一代宗师,毕生只做了一件事儿:有里儿有面儿。”

  同样,从一名企业老板、经理上升为企业家,同样也需要从里儿到面儿的转变,内外兼修。

  面儿上,如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所说,他们都“创造就业,缴纳税收,贡献产品和服务,贡献我们今天消费所能买来的一切东西”,但企业家比普通的企业经营者们在社会责任上更多一些担当,在企业经营的负面外溢效应,如对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的破坏、对市场公平正义的损害等,会更多一些顾及和自制。

  里儿上,相比于一些普通企业对规则的漠视、对变化的恐惧、出于自我利益的狭隘和保守甚至见利忘义等,企业家精神则更多地体现出对诚信的重视、对规则的敬畏、对变革的勇气、对创新的热衷。

  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体多面”。其中最核心的,从商业道德层面讲,他要重诚信,像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骗取“入场券”、披露虚假信息,一些企业无视消费者权益制假售假,一些老板一遇资金问题即跑路“躲猫猫”,像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如何称得上“企业家”?

  从行为方式层面讲,第一,企业家要富于创新精神,勇于变革,而不是保守、僵化、守成、守旧。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谈到企业家精神时曾发表观点认为,抓机遇、重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危中寻机是一个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当下,对于企业来说,机遇之一是全球化,二是转型升级。

  第二,企业家是要勇于进取,勤奋坚韧,永不满足的,尤其是不能小成即满、小富即安。

  第三,企业家要有品牌意识,包括企业的品牌、产品的品牌、服务的品牌、管理的品牌,文化的品牌。企业竞争到最后其实都是品牌的竞争,品牌中凝聚着一个企业家对品质的追求、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对细节的重视甚至他自己做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从企业家的个人精神层面讲,企业家要有大格局。这个格局的“大”,一是指在社会责任担当上的大情怀,二是指在资源整合上的大视野,三是指在经营愿景上的大抱负,四是指在机遇把握、形势判断、战略制定上的大眼光。一个企业的领头人有这几点,企业目前再小也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潜力股;反之,没有这几点支撑,目前企业做得再大也是后劲乏力,如无舵之舟,看不见未来。

  当然,再宏观的愿景最终也要落到微观的实践上,对于企业家来说,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行动力。既要仰望星空,亦需脚踏实地。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但是一个好的设计师、理论家,更应是一个建筑师、实干家。

 

企业家精神与新发展理念一一对应

 

  其实,发挥我们的联系思维来看,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恰好与当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项发展理念一一对应。

  一是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如同企业家的宿命,离了创新,企业就如同草木失水,生意渐失。如李云龙所讲“亮剑精神”,创新精神就是企业家与对手决分雌雄的手中之剑,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创新才能应对变化,创新才能枯木逢春,创新才能出奇制胜,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创新才能弯道超车,创新才能做引领者而非追随者、跟风者,创新才能开辟新局而非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创新应是企业家血液中不可缺失的基因。

  二是协调。协调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状态,同时它还是企业的隐性成本。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会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包括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企业上下游及与竞争对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内部关系。企业与社会的良好关系主要依靠企业在经营中对正向外溢效应的追求和实现,比如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主要在于建立和维护突出“亲”、“清”的政商关系;企业间的关系主要在于在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中坚持公平诚信、有序竞争、友好合作的原则;企业内部关系则主要靠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集体认同、相互关系的合作与制衡、企业文化的同化力、凝聚力等。

  三是绿色。这是从企业的经营理念来说,它有两个含义,一是从本来的生态意义上,企业发展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追求质量效益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二是从延伸意义上来说,“绿色”指的是合法、健康,不能靠欺诈、违约、侵权、垄断、商业贿赂、暗箱操作、拖欠工资之类破坏市场规则的方式来换取企业发展,那等于是火中取栗,给企业埋下“定时炸弹”,加大企业的风险敞口,是被企业家精神所排斥的行为方式。

  四是开放。从字面来理解,“开”是打开,走出去引进来打开大门;“放”是放开,削门槛扔包袱放开束缚。开放意味着不封闭,不保守,既是自信,也是接纳;既是态度,也是格局。只有开放,才能吸引机会,吸引经验,吸引合作;才能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金;才能盘活资源,优势互补。

  五是共享。让员工、股东甚至客户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这是企业家精神的闪光所在,也是一家优秀企业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同时还是一种提高员工、股东、客户对企业信心和忠诚度的激励机制。反面的案例是,在资本市场上一些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被形象地称之为“铁公鸡”,一度受到舆论谴责。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家精神发育的基础设施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但同时又为市场经济所极度需要,尤其在我国当前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时代语境下,企业家精神更是众望所归,价值凸显。

  但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发育以及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水土、精心的呵护。一是要有对企业家精神高度重视、充分认同和共同推崇的社会认知、舆论氛围;二是要共同创造诚信公平、充分竞争的营商环境,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三是要建立和维护体现“亲”、“清”特点的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按规则、规律经营上,而不是形成对政府特殊关照的路径依赖;四是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让企业家“有恒产者有恒心”,而不是一味追求短平快,淡化战略思考。

  2017年,“企业家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4月份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这些意味着中国已从国家层面肯定了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这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在这样一个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语境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供给侧改革方兴未艾,市场环境法治化建设日益深化,我们期待着企业家精神如草木逢春,展现一派蓬勃生机;同时更期待见证企业家精神在实体经济振兴、“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贡献大智慧、展现大作为、发挥大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标注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