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东: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要拔除哪些“硬钉子”?
日期:2017-09-06 来源:新华网 思客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中软环境建设是基础性工程。软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困扰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大题材。
在政策趋同、规划统筹的情况下,营商环境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没有好的环境,商招不来、资引不来,招来了也留不住。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实践证明,哪里软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反之,哪里软环境差,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之争,实质就是营商环境之争。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指相对于硬环境而言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政务、政策、法制、市场与人文等环境。
比如从企业视角而言,一个地区的诚信环境怎么样;从政府的视角而言,一个地区的制度环境、服务环境怎么样;从社会的视角而言,一个地区的居民素质、文明环境怎么样等。
把软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突破口,应该说是抓到了点子上。
进入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经济生活中,“要素红利”让位给“创新红利”,“政策红利”让位给“制度红利”,因此要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生活秩序。在市场开发方面,更要在“负面清单”基础上与国际接轨,按国际规则办事,建立完善的规则体系和制约惩戒机制,造就良好的投资环境。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规则办事或违反规则行事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职能与管理经济的方式与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要求还相距较远,政企、政事、政资、政社、政群不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工作效率较低,恃权管理、随意干预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市场秩序混乱,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地区封锁的问题比较严重。
实践证明,经济生活缺失规则、违反规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影响了地区的信誉和招商引资环境。软环境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命门”、“要穴”。
软环境建设,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但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软环境建设的工作主角和责任主体。软环境是政策环境、作风环境、效率环境、服务环境、工作环境,本质上这些环境是地方政府效能的外在表现。软环境建设得好不好,说到底是各级政府及其队伍认识提没提高、服务到没到位的问题。改善软环境,就是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就是转变政府职能。
打蛇要打七寸。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正文明执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以推动政务公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方针,努力研究建立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软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在软环境建设中要拔出的“硬钉子”、要剔除“主障碍”,抓住软环境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这其中,关键是用“三种清单”定好制度规矩。
权力清单要变小。一律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
责任清单要变清。一个部门能办好的事,就没有必要交由两个部门办。
负面清单要变短。首先容许,但可以有例外,即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开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重点就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做到行政审批事项少、审批时限短、审批程序规范、政府服务优。
好的软环境,不光是大企业有市场、有效益,更是小微企业有活路、有出路;好的软环境,不光是国有企业、政府办的企业发展得好,民营企业也应该能发展得好;好的软环境,不光是精英阶层能大展宏图,更应该是草根也能够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