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协会动态

第四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

日期:2017-12-25       来源:

    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我会协办的第四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暨曹妃甸科技发展创新驱动说明会于12月15日在唐山渤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我会常务副秘书长郑永春陪同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出席了本次论坛及京津冀三地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组织代表共350余人齐聚唐山曹妃甸。论坛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戴键主持。




    论坛上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孙贵石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马文普就京津冀互联互通进行主旨发言,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就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进行主旨发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唐山市相关负责同志和企业家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建言献策。

    孙贵石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拥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综合保税区等多个金字招牌的曹妃甸,历经十几年开发建设,正在成长为210平方公里的新型循环工业化基地,具备了其他开发区无法比拟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备的配套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曹妃甸作为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建成了总面积40万平米的科技创新中心、装备制造大厦、可持续发展中心三大创新创业聚集区,对入区的创新企业在用地、税收、厂房、上市、基金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以此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优势。曹妃甸愿借此次论坛的契机,与全国专家学者和中关村科技企业共商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大计。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助理孙凌在发言中表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举办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造三地创新创业要素交流的高端平台,促进三地企业、孵化机构、科研院所与服务机构相互交流经验、凝聚智慧、合作共赢,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曹妃甸是中关村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以来,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签约京津项目99个,总投资1309亿元,其中北京项目83个,总投资1263亿元。今后,将以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为载体和平台,输出中关村品牌、理念和管理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基金、双创服务等开放性支撑平台,高效聚集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推动中关村科技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




    曹妃甸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广秋推介曹妃甸投资环境和科技发展创新驱动情况时表示,曹妃甸重点规划建设了曹妃甸可持续发展中心、装备制造大厦和曹妃甸科技创新中心三大创新创业聚集区,以此来进一步打造科技创新新业态,优化就业创业新环境,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此外,为了促进企业顺利向曹妃甸转移,降低转移成本,曹妃甸在项目用地、财政、厂房、上市、基金、服务业等六大方面均制定了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使更多的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论坛上共有北京市政曹妃甸制造基地项目、北京图森未来智慧物流项目、京粮集团冷链仓储物流项目、贺祥机电陶瓷机械人项目等22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总投资179.05亿元。




    主论坛结束后分别举行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节能环保与高端装备发展”、“国际贸易与港口物流发展”等五个分论坛,我会向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从民汇报民族品牌全球推广工程相关工作。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推进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三地技术转移、产业互融的重要举措,成为打造三地创新创业要素交流的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