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东艳:敞开市场大门 共享发展机遇

日期:2019-05-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提出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研究员东艳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制度型开放的具体内容,其中围绕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的深刻阐述,更进一步传递出中国不断开放市场大门,主动扩大进口以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坚定信心,体现了中国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包容理念和大国担当。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间交往从商品流动逐步发展为生产过程的一体化,其所带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需要更加开放、更加联通的市场运行环境。对此,东艳认为,主动开放是面对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和制度型开放转变,顺应了全球产业链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趋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外商投资法》的发布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型开放,可以营造与国际高水平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接的经贸规则体系,构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持续释放。201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5%,前不久还下调了一系列日用消费品的行邮税税率。从广交会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贸易战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注重出口到注重进口,从单向到双向,早期的出口战略已经转向进出口平衡战略。东艳认为,在此基础上强调“更大规模”,表明了中国将继续保持较高的进口增长速度,进口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中国进口将面向所有贸易伙伴,且除了扩大货物贸易进口外,还要加强服务贸易的进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进口作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东艳强调,主动扩大进口,要在改革开放4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进口的重要作用,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全球自由贸易进程明显加快。东艳表示,中国服务进口为全球贸易增长和复苏作出重要贡献,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在全球服务进口年均增速仅为3%的情况下,中国服务进口实现年均增长10.7%,对全球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的贡献达25.8%,累计拉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4.2个百分点,是全球服务进口的最大贡献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全球服务市场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服务进口也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式。2016年以来,在天津、上海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入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开放路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探索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更加开放的中国,给世界带来更多新机遇。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愿意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东艳认为,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呈现出从“功能性刚需、补充性消费”向“全品类需求、日常性消费”转变的趋势,未来对高质量产品、医疗和教育等服务的进口需求将更加迫切。

  对于进一步扩大进口应从哪些方面发力,东艳表示,要推进中国进口市场结构多元化,并使其与中国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等新机制相适应。为了减缓贸易冲突的风险,中国的进口市场需要进一步注重结构多元化。同时,中国进口市场结构还要配合中国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如推进中葡商贸合作、推进澜湄地区产业合作等。

  东艳表示,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要按照既定方针和节奏,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探索新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制度,有序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宽国际服务合作新空间。她表示要注重提升服务进口质量。只有扩大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服务进口,才能有效满足我国消费者对旅行、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并进一步起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昌岳)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