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会长贺铿就役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接受路透财经专访
日期:2020-03-16 来源:路透财经早报
图 路透/Thomas Peter
对仍未结束的肺炎疫情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呼吁政策放水声不断。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认为,应对疫情发展有合理科学预期,短期的疫情不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的基本面,政策仍应以稳字当头,宁可放弃一点经济增速也要高度防范金融风险。
他接受路透的文字专访时表示,相信两个月、或者三个月的肺疫不可能动摇中囯经济的基本面。在政策思路上,不可以轻言改变既定宏观政策,中国的宏观、中观、微观政策始终都要把保民生、保就业放在首位。只要工作重心适时调整到抓防控促生产上来,形势一定会很快好起来。
“不能顾此失彼,轻言改变既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例如三大攻坚任务不能忘记,尤其要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㡳线,不可轻易加经济杠杆。”贺铿称。
还有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应该因为肺炎疫情就想用房地产业来刺激经济增长;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放松,企业转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企业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
他认为,怎么分析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应该取何种对策?有几个基本问题要深入研究,深入讨论。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如果3月㡳或者4月底结束,对经济的直接、间接影响究竟有多大?第二,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否改变了?第三,中国既定的政策,应该做哪些调整?
贺铿表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摸底,全面思考。不能脑子发热随口说。什么中小企业50%面临破产;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赤字要突破GDP的3%;要增发万亿特别国债等等,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似乎使人感觉中国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样子。
“文化革命10年也没有崩溃,两个月肺疫就崩溃了?”贺铿称。
他表示,肺疫比当年非典的影响肯定大,当前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也不大一样。但是,不可以轻言改变既定宏观政策,即使是放弃一点增长速度也不能不顾金融风险。从当前疫情看有趋于稳定迹象。虽然负面影响尚无法估计,变数尚存。突然再“暴发”或大面积恶化的可能性比较小。在此情况下尚无需考虑更改去年12月份经济工作会议和即将召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主旨精神。应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思想不动摇。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周一公告,3月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0例,新增死亡病例22例(湖北21例,广东1例),新增疑似病例60例。其中新增确诊再创1月20日卫健委公布全国数据以来新低 。
贺铿分析称,截止到现在,肺疫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还是局部的。真正影响产业经济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已经有人担心中国经济似乎到了经济崩溃边缘,甚至还提出了“四万亿2.0版”。
在他看来,首先要作心理调整。对肺疫不必总是“过度反应”,甚至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防控办法要适时调整和改进,方法要接地气,要适应正常生产和生活。不能把肺疫宣传得那么恐怖,让人谈虎色变。重视当然有必要,谈虎色变没有必要。
同时要对疫情要有科学合理的预期。不能总是拐点没有出现,还有高峰,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呢?不妨向老百姓普及普及,让老百姓能自觉、主动想办法预防不是更好吗?
他认为,当前要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扫除复工的各种障碍,争取尽快复工;二是研究提出复工后防控办法,防止感染;三是解决复工困难企业的具体困难。
针对民企困难突出,尤其是中小企业。他建议对民企要松绑,真心支持民企发展,政策要一以贯之;同时对企业要减压,继续减税降费;还要修改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处理好劳资矛盾;针对当前复工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如招工、贷款、原材料供应困难等等。
“我们不能老是浮在上面说一些既没有错、又落不了地话,要沉下去解决具体问题。”贺铿称。
近期不乏学者提出诸多应对疫情的政策建议,包括建议中国应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有效需求,甚至发行特别国债以及提高赤字率,不应受限于3%的警戒线等等。
贺铿认为这些政策建议并不可取,我一直主张,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应该研究克林顿总统时代的经验,实行“积极的财政保守主”。考虑“长期的预算赤字削减计划”,同时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有一点点问题就财政积极、货币放水,实践证明,不能解决问题。”贺铿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