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泾源:应对百年变局 提振民营经济
日期:2020-10-14 来源:
孔泾源: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
大家知道中美贸易战是大国博弈,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条件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首先讲讲产业进化百年变局,在特朗普没当总统之前,我们为了赶超世界水平提出了制造业2025。产业互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4.0,中国制造2025都不是一时一刻发生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如同亚当斯密的高度分工到信息产业革命一样,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着从消费互联网进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发展乃至成长创造中。但是刚开始信息的收集传递以及处理是一个工具,逐步渗透到产业,按照自己的路径,首先在消费领域,大家都知道比如说阿里巴巴发展电子商务,消费互联网时期如同当初人类早期社会分工一样首先是商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率先发展起来。当然还有空间和平台,即使是草根也有发展的空间。
进一步发展要向产业渗透,如果说民营经济要抓住电子商务或者消费互联网的商机,现在已经正在向边缘草根下沉了,这是一个细分的过程。那么产业互联网,每个行业都会不一样,有了新的技术知识平台,那么产业互联网就开始走向前台。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渗透。一种方式是互联网+相关产业,产业互联网改造是反过来由传统产业逐步跟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的需求。
新冠疫情在某种意义上在我国消费互联网技术或者这个基础上加速了产业互联网的进程。这是坏事变成好事,过去大部分人使用消费互联网,一个新冠疫情把消费互联网得到大的发展,甚至生产厂家通过系统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所以说是加快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
中国如果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先机,就肯我们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进程当中如何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一代人过去了,如果我们还想在这个领域按照传统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已经几乎走到尽头,现在我们怎么来适应这个产业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将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百年变局,首先是各行各业,如果不跟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起来,很可能走不远,走不好,很有可能在优胜劣汰当中被淘汰掉。
产业互联网总是滞后于消费互联网,如同商业和工业的关系,但是中国在今天我们已经相对进入这样一个行列,新世纪以来我们从普通的技术开始到消费互联网到新冠疫情所推动的发展进程,也让我们具备了一些条件。
我们有相对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包括将要建设的新基建,这为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我们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具备这些基础设施。特朗普为什么会打压华为?就是因为5G网络,因为5G网络提供了万物互联技术的基础平台。
我们已经有很好的数据积累和场景优势,不仅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同时还有小的互联网公司,甚至一个APP,你下载APP我掌握你定向数据,文件信息统统收集起来。通过不讲理的方式把我们公民许多基本信息,甚至消费偏好,个人爱好都搞得清清楚楚。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信息的海洋里裸泳,为什么这次北京新冠疫情在新发地发展起来以后,很快就把情况搞清楚了,因为谁在哪里买了东西用手机支付过清清楚楚。
另外,我们在几十年时间里走完了先进市场经济体几百年的道路,在我们国家几乎包括人类发展所有阶段的发展成果,那么我们的产业更需要转型升级,包括衣食住行由粗放式的产品到今天标准管理,现代化管理产品,各个产业也是新技术新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们也许很成功。很多民营企业家赚了钱就想移民出去,但是突然发现他的财产要向二代和三代转移,可能穿着军大衣出去,穿着小裤衩回来。今天我们自己不要扬扬自得,否则的话可能三年五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再往后可能就被淘汰掉了。
再讲一下国际变局,我们总是讲美国人捣事,我们要从两方面去看。首先我们讲百年变局,首先要看看中国自己的变局。中国在几十年时间里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快速进入工业社会和城市文明阶段,由产业技术革命的追随者向并跑者乃至某些领域的领跑者转变。
我们由自然经济或类自然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体制同构及其竞争压力是世界所有国家都感觉到的压力。
我们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着世界的格局。我们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变,由世界市场的依赖者向贡献者转化,我们由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适应者向参与者、大国经济体和竞争力转变。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转变,你给国际社会形成了深刻的变化。
世界的变局,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自西向东位移,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渐趋均衡。新的全球性问题,如信息网络、虚拟经济、超级资本、难民移民、科技竞合、气候生态问题等等,日益凸现。
世界文明开始向多样化转变,新的发展模式开始进入全球视野。
既然中国有变化,国际上也有变化,那么有变化就有利益格局的挑战,有挑战就有冲突。首先是中国对世界的挑战贸易大国的确定,中国当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的贸易地位对国际贸易条件带来冲击,尤其对是世贸体系。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形成对国际社会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替代与冲击。不仅从产业发展阶段国家感到压力,甚至发达国家也感到到了压力。我们所确立的科技立国战略以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对传统大国优势的挑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制度公共品提供能力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模式和文化优越感产生强烈的冲击。
反观世界对中国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产业与市场同构下与我国贸易摩擦的增加。发达国家因产业专业和就业岗位流失对中国的抱怨及政治人物的恶意操弄,加快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西方大国的综合性传统优势及其极端化利用对中国崛起形成了巨大压力和经常性挑战。大国博弈中主要大国力图将中国推至于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另外新冠疫情以来对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剧变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去全球化,尤其是去中国化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和国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们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我们依然是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经济增长形势我们要清晰的估计,不能期待过去高位增长,尤其是两位数的增长,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做到了,绿色条线是GDP实际增速,红色是按照五年规划所测算出来的平均增长速度,到十三五规划我们增长速度降到6.6%,未来5的区间,4的区间,3的区间,所以经济总体是下行的。过去靠国内管制性经济开放计划经济市场化转变,靠国际市场开放,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于让中国人像欧美人一样,我们不能再期待那种高增长了。我们民营经济在管制放松,市场不断扩张,在短缺经济时代,那个市场需求,甚至普通产品都有很好的销售,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再有了,我们一定要跟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也不断地做好自己的产品乃至品牌,用各种品牌进而做成名牌。
面对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怎么定位自己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要放在我们国家大的思考问题上,民营经济发展一定要和国家打针方正发展战略吻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也就是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策略,以缓解主要矛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支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就在这十年左右时间,而大国博弈也就这十年左右时间。
三次产业层面,我们是在绿色农业强国中作出贡献,还是先进制造也强国贡献呢,还是现代服务业强国做贡献呢,还是在人力资本强国当中做贡献,还是产品质量强国中做贡献,还有科技研发强国做贡献。
在基础设施层面,无论是交通路网、航空航天、海洋航运、信息网络、水利渠网都,经济发展新基建发展新经济的目的是发展新技术来改造,你能不能自觉的来适应这个趋势?
另外在社会人文方面有文化教育强国,健康体育强国,生活品质强国,绿色生态强国,民主法制强国,安全防务强国这些方面都希望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就目前我们来看国家在这些方面着力,都是契合当前发展阶段要求的。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收入国家,所以确立内需立国战略是必须的。疫情在短期内还不能消失,所以我们自己要尽可能拿到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数字智能经济,优化城乡社会结构,现在城乡差距大着呢,这些都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处理好对我们做大做强有好处。
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性开放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产权中性、竞争中性、规制中性基础上的市场中性原则,创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体制环境,激活两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携手抢占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历史先机。创新效率与公平均衡协调和共享发展体制机制和社会政策,提升央地政府的动力和治理能力,推动效率努力与公平目标相问而行,缓解市场经济基本矛盾。
另外,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安排,新世纪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国内深化改革和对外制度性开放。当然对外制度性开放有很多因素,要跟着政府走,我们要冷静可观处理好经济外销乃至大国博弈的关系。另外对于西部保持定力,但是也不要把印度想得睦邻友好,不可能的。
在制造业方面我们汽车行业中资股比限制取消,在金融行业,包括基金、证券、保险、银行等领域股比限制取消,9月10日在QF和IQF进入中国市场额度限制已经取消。好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让外国投资者非常便利进入中国各种投资场所,使得跟中国的发展一起分享发展机会,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可以通过IQF来自己投资国内市场,所以说中国资本市场,包括金融领域已经全面对外开放,我们有全面开放博大的胸怀来应对国际挑战,美国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我就搞得更加开放。这就意味着民营经济一方面有可能迎来发展商机,也可能面临更加剧烈的挑战,我们创造自己的品牌,乃至创造名牌,则无庞大,时不我待,谢谢大家。
来源:第三届中国民族品牌全球推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