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铿: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改变“钱生钱”的观念
日期:2021-03-17 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高频词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多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是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推手,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具体目标。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大湾区内有深交所和港交所两大交易所,为金融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之间可实现优势互补。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尚处于摸索探路阶段,但已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政策支持优势。
为了见证、为了建设,“黄埔金融峰会”暨“影响力·中国”时代峰会2021将于3月26日在广州黄埔君澜酒店盛大举行。
此次峰会由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峰会指导单位为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具体承办单位包括粤开证券、凯得金服集团、凯得资本、时代周报、时代财经和时代商学院。
站在历史起承转合的重要节点,本次峰会以“新时代 新金融 新科创”为主题,阐述、研究和展望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本次峰会设置一场主论坛、四场平行分论坛。主论坛于当天上午举办,以“新经济浪潮下,大湾区金融抉择与资本突围”为主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将出席主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详细分析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面临哪些挑战?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特殊环境下,如何实现跨境金融开放创新?3月14日,时代周报记者对贺铿进行了专访。
切忌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搞成“房地产经济”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
贺铿: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同时具有旧金山、纽约和东京湾特点的大湾区经济体系。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问题,我早2019年就谈过,湾区经济是以海运为主的经济体系。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这些较早的湾区经济都位于海边、海湾。现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湾区是美国旧金山和纽约、日本东京,这三个湾区经济各有特点,是现代经济的代表之一。
时代周报: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贺铿: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国两制”。在经济体制上,两种市场经济制度各有优劣,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取长补短。
再比如,粤港澳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要形成统一认识,不能各自为政、分散力量。再比如,我之前也讲过,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切忌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搞成“房地产经济”。
时代周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9+2中11个城市的定位,有何建议?
贺铿:首先,必须坚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发展湾区经济,继续发挥香港自由贸易港和世界金融中心的优势,同时加速香港、澳门的经济转型升级。
香港已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世界金融中心,深圳的深交所现在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香港历来是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应该突出发挥在外循环中的作用。深圳主要为粤港澳工业基地、各个企业服务,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融资服务,突出发挥在内循环中的作用)。深圳和香港正好形成一个双循环,相互促进。
第二,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要坚持发展制造业,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学习东京经验,使大湾区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心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第三,澳门应该联手珠海发展旅游业和教育业,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吸引人才,着意培育形成中国的硅谷。
在现代经济中,湾区经济一般都有研发基地,旧金山有硅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我看来,发展得更早的纽约,现在的活力已不如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领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力量。我建议将珠海建成日本的筑波,以研发吸引人才,为湾区经济服务,也为整个中国经济服务。如果能做到,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深圳不宜过分增加其他功能”
时代周报:为何是将珠海建成筑波?目前来看,深圳更有研发人才优势。
贺铿:深圳现在人口已经很多,不宜过分增加其他功能,增加人口。
筑波离东京大概60公里。当时搞筑波,一个方面是研发科技,另一方面是缓解东京人口过多的问题。现在的珠海,没有多少工业,人口也不是特别多。北京大学、北师大、北京理工大学等名校在珠海都有分院。这些分院的专业发展、师资力量并不是很强,但有发展潜力。如果国家在这里有一个新的战略思考,基础应该比深圳好。
珠海的名校分院,我都去看过,占地面积不小,建筑物基本硬条件不错,再加强发展,很容易上去。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如何转型升级?
贺铿:澳门相对难一点,以博彩业为主,改变不太容易。澳门可以跟珠海文教中心合作,此外还有发展旅游的考虑。
我估计在未来二三十年,我们还是要将香港作为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头堡。我们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香港的教育是可以的,香港的大学在全球都排得上名。这两年,香港也认识到,产业需要转型,不能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服务业上,而要跟上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形势,根据自己的优点发展一些产业。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时代周报: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面临哪些挑战?
贺铿: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不缺人才。
我们管金融的历史经验不够多。金融发展还处规范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到现在还都没有改变“赌”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监管部门看到了,也想了不少办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金融市场,一口气也吃不成一个胖子,得慢慢来。
时代周报: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特殊环境下,要实现跨境金融开放创新可谓充满挑战。具体应该如何做?
贺铿:客观讲,我并不赞成华尔街西方的那一套金融理论。虽然都叫市场经济,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完全不同的。
我很早就提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的金融不是一个简单的改革,要改变“钱生钱”的观念,必须依靠实体经济。把钱当作资本,才能够生钱。这个观念如果不能很好地转变过来,金融市场就没有办法健康发展,就会使金融脱离本源,形成货币投机。
时代周报:深圳是数字货币最早落地的试点区域,数字货币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吗?
贺铿:人民币是不是能真正的国际化,不能只靠数字货币,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经济的发展。
日元要成为世界货币,搞了多少年,现在国际结算中不过占比3%左右。不能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看得太重,还是要一心一意做好实体经济,扩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