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杨学山:从“互联网+汽车+交通”看“网络+数据+智能”

日期:2015-08-20       来源: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

 

   2015年8月1日,在主题为“大变革下的创新与融合”的“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与大家分享了有关“互联网+汽车+交通”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第一,要从交通优化模型的转变来看“互联网+汽车+交通”。“互联网+汽车+交通”,我的理解这个加不是加什么,不是原来词语上的这个加,而是说互联网、汽车、交通这三个东西之间关系的全部,我们用加来替代出来。
   在这个主题里边要看的是,落脚点是交通,是在新的技术条件、新的社会环境下,交通优化的模式在逐渐的变化。原来我们追求效率和能力,但是有一些新变化的出现使得我们不仅在追求效率和能力,还要考虑一定外部因素,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高铁能够开450公里,而限在250—300公里;为什么很多汽车可以开200公里以上,但是我们高速公路限速120公里,市内交通只有60公里。所以交通在新的环境下,不仅是要注重更少的时间、更少的能耗,同时还需要在更加清洁和更加舒适的条件下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所以总的模式变了。今天讨论的“互联网+汽车+交通”就要在这样的变化下去看,简单来说,我们从追求效率和能力走向全局、全系统的效果或者是优化。
   第二,大变革。这次大变革有很多力量在推动它,但是最主要的是以互联网这个概念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推动。发生了大变革,我们对互联网本身要进一步的加强,如果说互联网的本身不加强,那么加的基础就不牢靠。
   从“互联网+汽车+交通”这个角度看,我感到要把“网络+数据+智能”这三个东西都要做强,首先是网络要做强,网络更加坚强,就是我们的性能、覆盖面,甚至包括它的资费,都要能够为这样的大变革提供真正坚实的基础和支撑。同时,网络的背后是什么,在用什么?答案是信息。网络本身是一个工具,工具提供了方便,但是它的核心是信息,所以我们要把数据加强。我回想了一下,10几年来,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信息技术和网络都在不断的使用,但是到今天还感到我们离想达到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原因在什么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据不够,比如说我们需要降低物流,需要把货物和车的信息能够在一个平台下实现分享,但是要做到这个,必须想想我们的数据够吗?很显然,数据不够,所以还得把数据加强。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智能,为什么呢?当如此大的信息量涌过来的时候,面向一个具体的服务,比如出去坐公交车知道公交车在哪儿,出去打车车就过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协同。大量的数据靠人是不行的,靠简单的数据处理工具是不行的,需要走向智能。从交通的角度看,交通的智能化变成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将让我们拥有更加舒适的交通。所以说,我们在讲“互联网+”变革原则的时候,不要把源头本身的加强给忘了。
   第三,看了全局还得看局部。交通模型要看全局、全系统的优化,但是当我们要把货物和人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不管我们追求的是四个目标还是两个目标,都要有运输的工具。而运输的工具提出减少能源也好,清洁能源也好,无论是材料要革新还是工艺要革新,从工程的角度看,工艺要进一步的精细化;从科学的角度看,还得研究空气动力学,然后才能造出更好的发动机和车型。
   一个车的能耗和它的自重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材料还得朝更轻的方向走。所以我们讲“互联网+汽车+交通”的时候,讲如何更有效率、更省能源、更加清洁、更加舒适的时候,我们不要只看到了全局,而忽视了局部,因为是一个一个局部,四梁八柱撑起了这样新的模式。
   第四,讲创新、讲融合。创新、创业,但是不管从哪个领域、哪个局部、还是从全局,进行创新和创业,一定要把握住方向、把握住趋势、把握制住规律、把握住效果,所以我们只要把创新、创业的着眼点放在刚才我说的四梁八柱整体模式转化过程里面,真正为它的进步创造了价值,创新和创业就找到了落脚点,而不是空想和幻想。
   我感到“互联网+”提出来以后,不管是互联网的企业、还是传统的企业,大家有的兴奋、有的焦虑,创新、创业的冲劲这个力量很大,但是究竟怎么样才能成功,我想还是十分简单:就是把局部、把四梁八柱和系统看清楚了,机会点在哪儿,价值点在哪儿,把这个把握住了,创新、创业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来源: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作者:杨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