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变化和亮点将成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日期:2015-09-24 来源: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持续下行之势,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降为一位数,接着降到8%以下,2014年为7.3%,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回落到7%。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悲观情绪蔓延,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或萧条期,“中国经济崩溃论”在西方再度甚嚣尘上。其实,分析经济形势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难就找不到政策着力点,只看困难看不到新趋势和亮点则容易丧失信心。分析经济形势确有方法论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国经济下行带有规律性和客观性
经济达到一定规模时的规律性现象。所谓的规律性,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市场相对饱和,经济减速下行成为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增长,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供给全面过剩的出现,经济减速成为必然。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亿元,2014年达到636463亿元,是1978年的174.6倍,经济规模列世界第二位。在如此高的基数之上继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显然不现实了。实际上,许多国家诸如日本、韩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都有过增长速度随经济规模扩大而下降的经历。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下行就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反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产出。在生产率既定的前提下,投入越多产出就越大。反之,在投入既定的前提下,要素成本越低,产出就越大,经济增长就越快。这是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各种要素的低成本投入;二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要素低成本投入加高效率配置,使我国经济增长获得了强劲的“混合动力”。在改革开放之后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土地、劳动力、资金,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低成本投入,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是,近些年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土地转化成本不断攀升、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越来越大。显然,在各种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情况下,经济减速不可避免。
外部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不断扩大,特别加入了WTO以后,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但是,随着我国产品大举进入国际市场,贸易对象国的相关产业受到强烈冲击,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政策纷纷出笼,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甚至有的年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进口显著减少,我国产品的出口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的外需日趋疲弱,导致我国经济加速下滑。
容忍经济一定程度下行是一种战略选择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在发展问题上,我们已经形成的共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结构决定功能。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主因是产业结构过“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过大(2014年为42.6%,比发达国家大约高20个百分点),工业当中重化工业增加值占70%左右,这样一种“重型结构”必然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发展方式积“重”难返。实践证明,在经济高涨期,调结构、转方式是难以做到的,而经济下行则会形成倒逼机制,迫使产能过剩行业加速调整,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所以当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成为主线和主攻方向时,允许经济一定程度下行或牺牲一定的速度,就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就像汽车转弯必须放慢速度,否则会导致侧翻一样,容忍经济一定程度下行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完成既定发展目标的明智选择。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经济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当时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要年均增长7.2%左右,就可以实现既定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相应目标调整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测算,从2013年到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6.8%左右,“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基于此,把我国近期的预期经济增长速度定为7%左右就是一个合理区间。这好比,一个人跑步到一个地方,前半程跑得快,节省了时间,后半程放慢一些速度就是明智选择,因为既然不用再拼命跑就可到达目的地,就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很累。
保底线的理性选择。“保底线”就是保就业。从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每年吸纳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把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作为一个重要的预期目标。近几年,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000万人,2014年为1322万人,今年上半年是718万人,已完成预期目标的71.8%。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于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后持续上升,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据测算,2005年我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新增就业80万人,2014年1个百分点拉动新增就业175万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不必片面追求速度。结构升级使“保底线”的难度降低,对经济增长下行的容忍度相应提高。
从经济下行中看趋势看亮点
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确实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当前,我们必须调整心态、转换视角,从经济下行中把握趋势、发现亮点。
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产业结构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结构。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趋势是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整个结构趋向“轻型化”。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尽管持续下行,但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强化。产业结构“轻型化”,有利于减低经济增长对资源能源的依赖,降低消耗,增强抗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体系的就业弹性,带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更快发展。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降到7%,但第三产业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5%,比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5.8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投资一直是第一主力。为了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不合理格局,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转变”,把消费排在首位。近年来的可喜变化是消费的贡献率逐步上升,继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2%,超过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8.5%之后,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达到6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在加速调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强化。
房地产业逐步回暖。尽管整个房地产业尚未复苏,但部分重要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上半年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9%(为2014年来首次正增长)之后,1—7月份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二是销售额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三是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经历连续10个月同比下降后,8月份同比首次上涨0.15%;环比上涨0.95%,为连续第4个月上涨。四是住宅投资开始回升。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0%,增速比1—6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的首次回升。住宅投资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三分之二强,其增速回升将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拉动作用。
新市场主体继续快速生成。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尽管有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又不断有企业新生,实际上企业生生死死是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体现。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注册手续大大简化,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新市场主体快速生成。在2014年新市场主体爆发式的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注册资本增长43%,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能源消耗进一步下降。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内容,是经济运行效益提高的重要体现。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7.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7.6%,超过7%的经济增速,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经济在下行,但是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对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过一个持续拉大的过程,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达到3.331,2010年开始逐步缩小,今年上半年降到2.831,比上年同期缩小0.04,这样一个结果实属难得。
可见,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当中有亮点,持续下行过程中出现一些积极变化。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新的调控政策出台及“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这些积极变化将成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转轨变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