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热点资讯

“克强节奏”:总理外交为啥这么忙

日期:2015-11-30       来源:

    媒体赋予总理外交一个专有名词:“克强节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忙忙忙。且看上周一周之内,两大重要外事机制“碰头”,从马来西亚东亚合作系列 峰会,到苏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实打实地“无缝衔接”。前一机制囊括18个国家,而后一机制则为16+1,都是外交“大招”。

    别忘了,仅仅半个月前,李克强总理刚刚在安徽老家欢迎“老友”德国总理默克尔后,便直飞韩国完成又一次重大外交之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中断3年后重启。

    四大重要外事活动相继展开,中国无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总理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方之间,马不停蹄的“克强节奏”令普通人难以想象。有人不免会问,外事安排得这么密,总理究竟在忙些啥?

    一谋和平。

    李克强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阐述过对于和平的理解:历史昭示,战争是人类智慧的失败,和平是反思灾难痛苦的结晶,是人间正道。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普遍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必须维护而不能打破,否则繁荣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在重启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他强调要提升政治互信水平,而互信的前提是就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三国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相关问题,推动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而在东亚峰会上,李克强将东亚合作形容为世界和平稳定之锚、发展活力之源,希望各方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局面,筑牢经济、安全、人文三大支柱。

    与谋求和平相辅相成的是宣誓主权。在此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明确指出:近年来,本应通过直接当事国谈判协商解决的南海争议问题,被炒作成南海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问题,甚至有域外国家高调介入。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随后的东亚峰会上,他又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五点倡议。

    对于和平的主张、对于主权的宣誓,必须在各个场合发声、借各种机制运筹、与各国各方充分沟通——“克强节奏”的繁忙外交穿梭,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国际舞台上倡导和平,既需要坚定的立场,也需要灵活的智慧。李克强在这方面多有妙论,此次马来西亚之行成功激活郑和这一象征和平的历史符号,堪称经典外交手笔。

    当地主流媒体上的署名文章,以文字写郑和;10+1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上,以演讲论郑和;百忙之中安排半天马六甲之访,以行动承郑和。李克强举重若轻,以娓娓道来的历史掌故和雄辩的史实,为当下南海问题勾画出感同身受的背景,也指示出和平磋商的前景。去年访问英国时,他曾引述丘吉尔的名言“历史蕴藏着一切智慧,不学习历史注定要重蹈覆辙”。同样,重温600年前的历史佳话,也将为今天带来道义与智慧的启发。

    二谋国利。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代,一国发展的利益诉求必然要具备全球视野。只有寻找到本国与他国利益的最大契合点,才能在合作中共谋发展。这当然要求广泛务实的外交耕耘——“克强节奏”的繁忙外交穿梭,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纵观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的出访行程,可以概括为:深耕欧亚,拓展非洲,远交拉美。北美和大洋洲虽还未踏足,但仅仅此次马来西亚之行,就与美国总统有了交集,与澳大利亚总理举行年度定期会晤,并会见了新西兰总理。所有这些外交奔波,可谓忙而有序,体现了一个主题——为国谋利,贯穿着一条主线——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远的不说,仅以本月而论,月初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就倡议三国在国际市场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产能合作,尤其是共同开发东盟等邻近市场。下旬的10+1、10+3领导人会议上,他连续倡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中国优势产能对接东盟国家需求,推动其工业化进程。紧接着的中国-中东欧16+1会晤中,李克强表示中方愿同16国一道,结合各自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打造双向多元的国际产能合作。

    在各个多边、双边外交场合,中国总理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理念:中国愿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球格局,找到利益契合,实现合作共赢。李克强的这种诚意也得到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回应。在苏州,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合作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成立时,有人觉得这只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还有人担心中东欧国家被迫“屈服”于中国的影响力,“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想法都是错的,我们和中国的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中国是我们长期的朋友”。

    要实现“义利外交”,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实务中的精准把握。李克强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以临场急智提出产能合作与哈方经济规划相对接,被哈总统盛赞为“李计划”。此次在与马来西亚总理的会谈中,他把握对方关切,提出将中方技术与成本优势同马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对接,积极探讨开展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建设、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建设等合作。在与爱沙尼亚总理会谈时,他精准地切入波罗的海高铁项目,会谈后当即布置国家发改委迅速与对方对接,加快推进相关合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超级推销”,李克强带动中国装备尤其是高铁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中国经济和国内企业实实在在获益。

    三谋民利。

    外交不仅为国谋利,更为百姓谋福祉。李克强总理所信奉的“行大道、民为本”,当然少不了外交这一环节。从安全到便利,民生民利投射到外交领域的方方面面都要关照到——“克强节奏”的繁忙外交穿梭,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去年4月三亚骄阳高温下的一幕,可视为李克强“民利外交”的一个经典注脚。当时,李克强为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访华举行欢迎仪式刚刚结束,他便打破外交常规,站在红毯上现场向阿博特了解马航MH370航班的搜寻情况,因为机上载有154名中国公民。此次在马来西亚,李克强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时宣布,中方将出资2000万澳元,推动有关国家继续对马航MH370航班搜救工作。他说,中方这样做主要本着对“人”的最大尊重。

    签证便利化这一涉及中国公民切实利益和感情的事,一直是李克强忙碌外交中“盯住不放”的议题。在各个外交场合,他不仅每每“超级推销”为国家争利,也在出入境等诸多事务上竭尽全力为中国公民争取方便,为国民谋利。此外,李克强也多次向各国传递中国人出境旅游的意愿,并指出中国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总理的话,有效地在国际上塑造了中国游客的正面形象。

    李克强总理施政重点之一,是推动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不仅体现在金融、产业等“高大上”的领域,也体现在对老百姓日用消费品的关切上。李克强不止一次说过,老百姓兜里有钱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能限制大家出国买东西,更不能把国门关起来,还是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自由。事实上,他本人就通过出访和各种外交合作机制,把越来越多的“全球福利”带给国内老百姓——巴西烤肉、哥伦比亚咖啡、中东欧的葡萄酒和乳制品,当然还有韩国的泡菜和参鸡汤。

    高规格、高密度的总理外交“克强节奏”,究竟忙些什么,现在你清楚了吧!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