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青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日期:2016-01-27 来源: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讲一下我国的老龄化,以及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我们大家现在都把挂老龄化在嘴边,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的发展也已经成为我们众多企业家非常关注一个投资领域,因此,老龄产业的发展应该是方兴未艾。老龄化讲的老年人口在一个国家,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超过一定的程度,老年人的比重上升了,老年人口增加了,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就表明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这个标准是多少呢?按照国际社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认定的尺度,就是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超过了总人口的10%,或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7%,那么就标明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的社会。1999年底,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我们当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0%。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没有达到总人口的7%,因此当时也有很多人口学家说,我们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当时还是一个年轻型的老龄社会。我们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速度 越来越快,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像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速的发展是好事。但是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实际上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给市场开辟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的消极的面可能大于正相关的积极的面。
到目前为止,我们老年人口增加到什么程度?前两三天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我们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了2.22亿,占总比人口比重16.1%,也就是说,一百个人当中有16个还要多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专家也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人口千万级数量的增长。我们确实是这样的,201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2亿零43万,占总人口14.9%,比2013年增长了990万,大数就是一千万,占到总人口15.5%。2015年达到了2200万多一点,占到总人口16.1%,确确实实每年以千万级的数量不断的增长。由此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形成的挑战也是越来越严峻。老年人的晚年也要衣食住行用,吃喝拉撒睡,我们的养老服务、事业、老龄产业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快速的发展。这是从总量上来讲。
另外我们的老龄化,大家都知道,当你老了,你退休了,昨天还能上班,还能干工作,今天你退休你是老人,需要照顾了,你自己不承认了,不是,我还能干很多的事情,给社会、家庭做贡献,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很多刚刚退下来的老年人,由于他们有经验,有智力,有社会发展的包括一些技术、技能,因此大多数被反聘,成为我们民营企业、乡办企业一些技术专业人才。但是年龄的增长,到了70岁、80岁,能干得不断的减少。中国有句古话,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不算老,百岁不老,九十不算老,百岁不稀奇,八十正当年,七十小弟弟。现在80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了2200多万,接近2300多万。人老了身体机能都不断的退化,疾病不断的缠绕,就使得照顾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发展在养老服务,老龄产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我们高龄人口越增越多这种现象,要增加长期照顾护理这样的服务,这是第二个特点。
我们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比例也在不断的攀升。随着生育观念的变化,以及计划政策的助推,使得我们家庭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核心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空巢家庭,身边无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按照我们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统计,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全国城市当中老年人的家庭身边无子女,只有老年人自己或者老龄夫妇自己,一堆老龄夫妇这样的空巢家庭占到54%,也就是说,超过了半数。在北上广深这样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可能我们看北京市安德里社区比较典型的,空巢家庭超过了70%,山西杏花里家庭是74%。空巢老人没有人照顾,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被无情的打碎。农村过去不存在这种现象,但是现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口的平凡的流动迁移,也使得农村的空巢化在不断的加剧。2013年还是同样这个年份,我们调查测算,农村的空巢家庭达到了45.2%,也快接近半数。由此表明我们城乡养老的形势,社会面临养老的压力不断的加大,政府对养老的责任承担在不断的加重。这是讲空巢。
再一个,失能。老龄化伴随着失能比率的不断的增长,给我们的养老、医疗、长期照护、医养结合、养护结合也提出了新的更重的任务。我们的失能人口,什么叫失能呢?就是你丧失了治理的生活能力,身体的某一个机能,某一个部位发生了改变,不能很自如的像年轻人活动腿脚,干这儿干那儿都可以了。你现在中风了,偏瘫了,精神出现了问题导致你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这种失能人口按照民政部统计的数据2013年3600万,2014年达到3750万,2015年我们看了民政部答两会记者问的时候接近四千万。我们有两亿多老年人,但是有四千万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需要别人照顾。那么我们发展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人没有别人照顾,他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关心、关爱这些老年人,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能够生活质量有充分的保障,服务有充分的保障。
养老老龄产业、老龄事业或者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面对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立足给我们众多的老年人打造一个安度晚年、安享晚年的环境。养老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养老需要钱,要从充足的时候基本的经济保障,也叫收入保障。由此我们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开始全力的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我们说,五大保险,基本的养老保险,基本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商保险,再加上生育保险,这五大保险构成了我们现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按照老龄化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还不够,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的经验,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没有涉足,因此我们的保障体系还是不全面的,还是留有空白的。由此我们看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就提出了,要在十三五期间探索建立老年人的长胡照顾保险。这样一个制度,实际上就涉及到顶层设计。这是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能有一个基本的服务费用的支出,有来源,那么晚年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不是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服务的保障。有了输入的来源,谁来提供晚年的照顾和服务,我们就需要有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才行。因此我们现在就在加速构筑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把家庭居住和社会化的帮助、服务与支持结合起来才叫居家养老。跟家庭养老之字之差,但是赋予不同的解释和含义了。所以千万不要把居家养老当做传统的家庭养老,它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的居家养老就离不开老年人熟悉的生活,在社区当中建一些老年人喜欢的愿意来的养老设施,养老场所。让老年人走得出来,接受一些服务,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同时也可以奉献社会。居家养老离不开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离不开社区养老专业人员的培养。可是我们现在这种状况是什么样的状况,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国城市有接近八万个社区,实际上有七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如果再把街道这个层面管社区,但是要从大的概念上讲,街道这个层面也瑰伟社区。
发达国家集中供养的老年人5%左右,像澳大利亚、荷兰达到7%、9%,甚至超过10%。但是我也告诉大家,现在国际社会养老的一个大趋势,是去机构化,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就是说不是强化机构养老的形态,而是在淡化,或者说削弱机构养老的形态。可是我们国家目前一说养老,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一个现象,赶紧养老院,老年人没有处去,把他们收起来,说的很轻巧。建立一个养老院资源的耗费非常大,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建一家养老机构的床位耗资30万、50万,上海说中心城区建的话50万到70万。在我们二三线建一张养老床位15到30万,在我们县城或者中西部不发达的地方也要十万左右。大家都设想一下,不说按照全国的老年人都收住养老院,你就5%,按照发达国家的尺度,我们2.2亿,5%就是1100万床位,一张床位最低的算十万投入,1100万就是一万一千亿,根本出不起,中央财政给养老专项每年也就是20、30亿,如果把地方投入加进去也就是几百亿。因此,要想完成这么庞大的机构的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或者天方夜谭。机构未补充,充其量也就是养2%或者3%。现在我们的养老机构建设的数量是38000多家,农村和城市都加在一起,养老机构的床位数现在达到了577万张,这是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字。平均下来,每一百名老人拥有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是2.7张。那么话说回来,如果所有的养老床位都住满了老年人,一百个人住进去2.7,还有97.8%的人要在家里养老。因此说它补充也不为过。
为什么提一个支撑,就是考虑到养老机构专业性、辐射带动作用,它能够通过专业化的服务,通过机构形态的保障工作服务的供给,能够带动社区向社区延伸,向家庭延伸。社区的照顾中心,家庭的养老病床都可以通过机构的带领和辐射,得到专业化的服务和供给。由此我们说,机构为支撑也可以理解,我们的机构支撑的起来吗?没有,按照十二规划,设定的任务,十二五期间,我们机构养老床位数要达到千名老人30张,我们现在只达到27张,还有三张的任务没有完成。大家不要小看0.3,千名老人30张,百名老人2.7,还有0.3没有达到。这0.3,两亿两千万是66万张,就是七百亿,所以我们的缺失薄弱的环节非常突出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在发展养老过程中,养老机构建设起来之后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市场化的定位。我建了养老机构,特别是社会力量建了之后靠价格来定位。因此贫困的,失能的,最需要的老人反而得不到机构的专业化照料。
第二,我们的机构建设存在着二元化的现象。政府投资的建养老机构需要照顾的越来越少,数量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反倒是需要社会养老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出现严重不平衡,财政政府办的,那是零成本或者无成本的赚的,收一分钱白赚,社会办着收十块钱入不敷出,收一两千也入不敷出。这种情况下,竞争的不平等,二元体制导致了政府的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同时就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平等。我们自己玩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最注重的平等竞争的法则。平等竞争的法则应该说就被践踏了。
第三,就是说还是从这个延伸开。政府应该是保障应该保障的对象,北京养老院一福院,大家说一福院排一百年进不来,政府投资建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服务质量过去,大家认同。但是床位很有限,1100多张床位,现在政府每年要给他的事业费大体上再加上固定资产的投资折旧费,据说要超过一个亿,一张床位每年政府补贴的钱十万。政府资源没有真正用在该用的人身上。造成了我们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比例。不仅这个,好多规定的和扶持不落实,由此就使得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这是举步维艰非常困难的境地,这是我们第二个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我们下一步如何发展。我说了目标已经确定,方向也已经明确。居家为基础,应该把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放在一个基础的位置上。那么就应该把社区的居家养老的设施、场所、机构网点要建设好,把空白点消灭掉,把这些功能不齐全,服务比较简约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档次,让我们老年人享受高品质、专业化的服务。能够在自己家庭生活圈子里面快捷的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那么我们的互联网+养老就应该进社区,进家庭。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互联网+养老好的创新模式。这些模式,大家可能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它确确实实给我们居家养老,给我们一个非常状况的发展空间。再就是加快发展,我们机构养老,特别是长期照顾和护理的养老机构,这么多失能老人需要专业化的照顾,我们在建养老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把目光标准在这些最困难的,最需要的照顾老年人上面。由此,我们发展养老院的时候,我们希望多建护理型的护理院,医养结合,养护结合。因此卫生部和相关的部门下发一个文件,关于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融合的意见。
另外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多的,或者过高的追求建设高品位,高档次的养老院,一定要适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的购买的能力,去发展的一些中低端的面向大众化的养老机构,由此你才能够赢得市场,占领市场,带来效益。没有规模没有效益的,这也是养老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实际上我们说市场是广阔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政府支持的力度也是在不断加大,所以我们瞄准这个方向,希望我们的有爱心的企业家能够进入到养老服务领域,加快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